通知公告

实验室资讯

媒体报道

Lab News

实验室资讯

海南省种业实验室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抗风救灾 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工作简报(2025年第4期)

作者:海南省种业实验室 来源:海南省种业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8-22



海南省种业实验室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抗风救灾

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工作简报

(2025年第4期

海南省种业实验室受省科技厅定向委托,组织实施2024年海南省水产领域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抗风救灾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共立项实施20个子项目,主要围绕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受灾农业生产主体,开展抗风救灾科技服务工作。以下是工作简报(2025年第4期)。


目录

一、本期项目 (一)台风“摩羯”灾后对虾苗种饵料微藻高效培养技术应用和示范--黄爱优 1.开展服务内容 2.主要成果亮点 (二)台风灾后南美白对虾室内循环水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王浩 1.开展服务内容 2.主要成果亮点

一、本期项目

(一)台风“摩羯”灾后对虾苗种饵料微藻高效培养技术应用和示范--黄爱优

立项编号:ZDYF2024YJGG004-16

承担单位:海南大学

种:对虾

服务企业: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

示范地点:文昌市

受灾情况: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翁田场和林梧场的生产车间,办公室区、会议室等破损严重,造成财产损失逾600万。其中,虾苗培育过程所必需的开口饵料微藻藻种损失严重;停电、停水等导致前期培养的饵料微藻存在老化、死亡的现象;台风过后海水水质改变,藻际细菌群落结构也随之改变,培养的饵料微藻质量不稳定。

图1 林梧基地多条车间受损


1.开展服务内容

(1)提供饵料微藻藻种并协助恢复饵料微藻生产

项目组对定点帮扶企业进行了恢复建设,提供虾苗培育用的饵料微藻藻种并迅速恢复微藻一级培养(图2),与此同时,对场区饵料微藻规模化培养的恢复进行了指导,目前微藻中试培养生产线基本恢复了生产功能(图3)。


(2)提供持续性技术咨询和服务

项目组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委派研究生入驻场区开展试验室工作、组织本科生到场区参与生产实习等方式,对口帮扶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对虾苗种生产基地超过60人次。

图片

4 项目组为企业提供持续性技术咨询和服务


(3)台风前后规模化培养的饵料微藻藻际细菌群落结构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了台风前后饵料微藻藻际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台风前后藻际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在门、科的水平上,变形菌门丰度,红杆菌科细菌占比显著下降。红杆菌科细菌是虾苗肠道重要的有益微生物,其占比下降,可能会影响饵料微藻的应用效果,因此,挖掘饵料微藻藻际细菌资源,定向培育有益的藻际细菌群落结构,可能达到很好的应用效果。

图片

5 台风前后规模化培养的饵料微藻藻际细菌群落结构比较分析


4)饵料微藻藻际细菌资源挖掘

通过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从威氏海链藻中分离获得藻际细菌109株(图6)。其中含玫瑰杆菌类群菌株24株;对细菌的产代谢产物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24株玫瑰杆菌均具备分泌铁载体和VB12的功能,部分菌株还拥有固氮能力,所有菌株均无解钾活性(图7)。相关研究结果为基于藻菌互作的威氏海链藻的培养及水产养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助力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图片


5)饵料微藻藻际细菌与微藻共培养

藻菌共培养发现藻际玫瑰杆菌能够促微藻生长,效果受菌株特性、藻菌比例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图8)。藻际玫瑰杆菌能够为威氏海链藻提供可利用的铁元素和VB12,保障并促进其在限铁和限VB12的条件下的生长。

图片

图8 藻际细菌能够显著促进饵料微藻生长


2.主要成果亮点

(1)助力企业恢复生产:项目组迅速提供饵料微藻藻种,协助企业恢复微藻一级培养和规模化培养的生产功能,解决了企业灾后饵料微藻短缺的问题。

(2)分离筛选藻际细菌:从威氏海链藻中分离获得109株藻际细菌,其中24株玫瑰杆菌具备分泌铁载体和VB12的功能,部分还拥有固氮能力,为基于藻菌互作的威氏海链藻培养及水产养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菌种基础。

3)持续性技术咨询和服务:项目组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超过60人次的技术支持,包括现场指导、技术咨询、委派研究生入驻场区开展试验室工作、组织本科生到场区参与生产实习等,助力企业恢复生产和提升技术水平。


(二)台风灾后南美白对虾室内循环水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王浩

立项编号:ZDYF2024YJGG004-7

承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种:凡纳滨对虾

服务企业:海南蓝茵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示范地点:海南省文昌市

受灾情况:总体受灾面积为102000㎡,其中3栋育苗车间房顶坍塌,墙体损坏;3栋保种车间房顶坍塌;1栋育种车间房顶坍塌;种虾车间房顶坍塌;海水供水系统损坏;排水系统塌陷;藻类养殖设备损坏,实验室耗材部分设备泡水损坏。各群体和家系平均损失80%的种虾;损失的珍贵品种和家系价值无法估计,引种保种等科研投入每年约500-8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约为4200-5000万;商品亲虾约1000尾,400/尾,商品种苗约156000尾,65/尾(8.8美元/尾),共计约1079万。

图片

1 受灾情况


1.开展服务内容

服务团积极响应开展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聚焦企业核心生产需求和种业安全,开展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救灾服务,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秩序恢复与关键技术能力提升,有效推动了企业灾后生产模式的优化升级。截止到2025年6月10日,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基础设施紧急抢修:协助完成柴油发电机安装,保障了关键区域电力供应;高效修复了海水供水系统与生活用水系统,为种苗生产和员工生活恢复了基础保障。

(2核心种质资源保护: 第一时间协助转移重要种质材料,最大程度避免了珍稀育种资源的损失。

(3灾后生产模式转型与技术支持:a.系统建设: 修复升级了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RAS),为企业灾后快速恢复生产和提升抗风险能力提供了现代化硬件平台。b.技术赋能: 提供全面的室内循环水养殖技术指导,确保新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编写并示范了标准化养殖操作手册,规范了生产流程,提升了管理水平。c.标准制定: 完成《凡纳滨对虾室内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为企业及区域同类养殖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质量保障。d.疫病防控与种苗保障: 强化疾病防控管理体系建设,降低灾后疫病暴发风险;协调提供优质种苗供给,支持企业快速恢复种苗生产能力。e.科技力量下沉: 累计组织下沉科技特派员超过50人次,深入一线,提供精准、持续的科技服务,有力支撑了各项救灾与重建任务的落实。


图片

4 循环水养殖系统安装、不同环境对照、填料清理消毒指导、系统运行指导



2.主要成果亮点

(1)灾后复产模式创新:建成灾后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点,推动企业从传统养殖向抗灾型室内循环水养殖(RAS)模式转型,显著提升防灾韧性。

(2)种质资源保护与升级:引进5个优质对虾品系,建立15个高价值育种家系,奠定良种繁育基础。

(3)技术标准化突破:制定《凡纳滨对虾室内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填补区域技术标准空白,为产业升级提供范本。



下一条: 没有了